2025年10月14日下午,云南大学法学院明法讲坛第一百四十五期在法学院国际报告厅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以“司法案件的经济分析”为主题,特别邀请到著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担任主讲人,由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徐清主持。
讲座开始,主讲人熊秉元教授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视角,为在场师生揭示了法律条文背后深藏的经济学原理。他开宗明义地抛出核心观点:法律的背后是经济的逻辑。许多法律原则看似源于道德或政治,但通过经济学的“工具箱”进行分析,往往能得到更清晰、更具解释力的答案,真正做到“用证据说话”。
随后,熊教授聚焦于侵权责任的划分,提出了两大核心分析工具:“极端危险引入”原则与“最小防范成本”原则。他以著名的“美女与野兽案”为例:马戏团将猛虎这一“极端危险”带入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秩序的改变者,其预防意外发生的成本远低于社会为规避此风险付出的总成本,因此理应承担主要责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案”,在该案中,游客作为“干扰者”进入了老虎的固有生活空间,违反了规则,成为了“最小防范成本”的承担者——她只需遵守规则待在车内便可避免悲剧,故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主要责任。通过正反案例的对比,熊教授清晰地展示了法律在分配责任时所蕴含的成本效益考量。
然后,熊教授将视野引向未来,强调“法律处理过去,更是为了未来”。他指出,司法判决的意义不止于对已然事件的裁决,更在于为社会未来的行为树立规则与导向。在“武汉高校篮球场冲突案”中,法院判决穿行球场的大妈自担主要责任,这背后传递的信号是: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预见并规避风险。这一判决旨在引导公众在未来采取更负责任的行为,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意外发生率。同样,香港马路上的“LOOK RIGHT”提示,也是为习惯靠右行的外来者设计的“最小成本”防范措施,其目的正是为了引导行为,避免未来的交通事故。
讲座临近尾声,熊秉元教授还就“怎样写好文章?”的话题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他援引王泽鉴教授的观点,强调了“核心观点清晰”与“结构层次分明”的重要性。同时,他结合个人经验补充了三点心得:一是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写作,关注文章的可读性;二是要有能启发思考的新观点;三是要确保文字通顺流畅,通俗易懂。这些宝贵的写作指导让在场同学获益匪浅。
最后,此次讲座无疑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套法律分析的新视野。通过运用经济学逻辑探讨真实案例,不仅拓宽了法律思维的维度,更让大家领会到“法条的法理是社会的道理”这一深刻内涵。整场讲座巧妙地将生活案例与学术知识相结合,深刻诠释了法律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植根于社会现实的智慧结晶,对于培养视野多元、思维立体的实践型法律人才具有显著的启发意义。
让我们再次感谢熊秉元教授带来的精彩分享!
熊秉元教授
徐清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