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晚,云南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系列讲座第四讲”(导师讲坛总第十期)在法学院国际报告厅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以“从CSR 到ESG: 国际投资协定的负责任与可持续转型”为主题,由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刘嫡琬主讲,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文淑主持。
刘嫡琬老师

文淑老师

讲座伊始,刘嫡琬老师回溯了CSR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脉络,清晰地梳理了其从概念起源到理论基石,并在全球及中国演进的轨迹。结合我国政策指引,她剖析了CSR如何从理念倡导走向法律化实践,展现其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帮助同学们理解CSR在构建市场秩序与社会价值中的基础作用。
交流讨论环节

随后,聚焦国际投资协定语境,刘嫡琬老师阐释了CSR的国际法定位,解读了OECD《跨国企业指南》、联合国《商业和人权指导原则》等关键规则,并分析CSR条款在国际投资条约中如何从序言宣示演进为具体义务。通过“比亚迪巴西工厂事件”、“李嘉诚出售港口资产引发的国家安全争议”等案例,她揭示了企业运营与主权国家、利益相关方之间复杂的关联性,凸显了CSR合规对跨境投资的重大影响。 谈及ESG(环境、社会及治理),刘嫡琬老师从CSR的ESG规范路径视角谈了ESG对CSR适用的细化,并比较了二者的差异。结合国际投资仲裁案例,她阐释了ESG如何推动CSR 在国际投资法中由“过程导向”转向“结果导向”,为跨境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合规指引,展现出国际投资治理模式的新发展趋势。
在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案例中CSR与ESG的实践难点、国际规则适配等提问,刘嫡琬老师一一细致回应。通过与刘老师的思维碰撞,同学们对于国际投资协定的负责任与可持续转型的认知深度得到了扩展。
本次讲座融汇理论解析与实务案例,既深化了同学们对CSR、ESG理念的认知,更厘清了国际投资协定人本化转型背景下的合规路径,助力同学们把握涉外法治建设机遇。结合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与企业“走出去”战略,为同学们思考国际投资法治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最后,再次感谢刘嫡琬老师带来的精彩分享!
